3.4.1 数据平面开发套件 DPDK

2010 年,由 Intel 领导的 DPDK(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,数据平面开发套件) 实现了一套基于“内核旁路”思想的高性能网络应用解决方案,并逐渐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成熟技术体系。

起初,DPDK 是 Intel 为了卖自家的硬件,针对 Intel 处理器和网卡开发的一款高性能的网络驱动组件。DPDK 开源之后,越来越多的厂商参与贡献代码,DPDK 开始支持更多的硬件:处理器不仅支持 Intel,还支持 AMD、ARM 等厂商的处理器;网卡支持的范围也包括 Intel 网卡、Mellanox 网卡、ARM 集成网卡等。

图 3-6 展示了 DPDK(Fast Path)与传统内核网络(Slow Path)的区别。在 Linux 系统中,位于用户空间的 DPDK Lib 和 APP 的编译、连接和加载方式和普通程序没什么区别。但两者网络数据包在 Linux 系统中的传输路径完全不同:

  • 传统内核网络(图左侧):网络数据包自网络接口卡(NIC)出发,经过驱动程序,内核协议栈,最后通过 Socket 接口传递至业务逻辑。
  • DPDK 加速网络(图右侧):在该方案中,网络数据包利用用户空间 I/O(UIO)技术,直接绕过内核协议栈,从网卡转移到 DPDK 基础库,然后传递至业务逻辑。也就是说 DPDK 绕过了 Linux 内核协议栈对数据包的处理过程,在用户空间直接对数据包进行收发与处理。


图 3-6 DPDK 与传统内核网络对比

爱奇艺开源的 DPVS 是 DPDK 技术在负载均衡领域的成功应用。图 3-7 展示了 DPVS 与标准 LVS 的性能对比,从每秒转发数据包数量(Packet Per Second,PPS)指标来看,DPVS 的性能表现比 LVS 高出 300%。


图 3-7 DPVS 与 LVS 的 PPS 性能指标对比(结果越高,性能越好)图片来源open in new window

对于海量用户规模的互联网应用来说,动辄需要部署数千、甚至数万台服务器,如果能将单机性能提升十倍甚至百倍,无论是从硬件投入还是运营成本上来看,都能带来非常可观的成本削减。这样的技术变革带来的潜在效益,无疑非常诱人。

DPDK 是由硬件厂商主导的“内核旁路”技术。在下一节,笔者将介绍由社区开发者主导的另一类“内核旁路”技术。

总字数:660
Last Updated:
Contributors: isno